疫情期间各个州为了保护社区安全都宣布了不少限制措施,特别是在封城期间,民众都必须严格遵循政府公布的规定出门。但是由于新规发布时间较短,规定较多,这就导致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有人会在不清楚新规的情况下违反了规定,导致被罚款,那在这种情况下能否通过申诉来撤销罚款?
举个例子
一个餐厅的员工跨区上班了,他不清楚新州现在跨区上班是要申请工作许可证的,警察随机抽查到他所在的餐厅时发现他跨区上班而且没有申请许可证,当场罚款了3000刀。显然警方是根据新的规定来执行的,但是被罚员工想要申诉,他认为他并不清楚这个新的规定,而且他的雇主也并没有告知他这个新规定,所以他违反规定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不应该直接就被罚款。像这位员工这种情况在疫情期间一定不是个例,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很多地区会有离家5公里的限制,有人因为超出5公里限制被罚款,或者出门未戴口罩被罚款。如果单单只是因为不清楚相关的规定导致被罚款,这种情况能否成为一个合理的理由,从而要求罚款部门撤销罚款?
星联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行为人享有的权利,如果对处罚结果有异议,行为人是可以选择申诉的。的确,疫情期间很多新规的制定和颁布时间都比较仓促,公众未必能及时了解什么行为合规什么行为不合规,警方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可能会导致有时候会出现处罚不当的情况。
如果行为人觉得自己被错误罚款或者有合理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行为,可以通过网上、电话或者邮件的形式向罚款部门申请复审。一般情况下,罚款通知单的背面会写清楚申诉的步骤,根据步骤来进行即可。如果申诉成功,就意味着罚款会被撤销,或者只会收到一个警告。申诉成功与否的因素通常会考虑到:
- 警方在开出罚款通知时犯了错误
- 被罚者有合理的理由
- 被罚者的实际情况可以减轻处罚结果(比如无家可归,有精神疾病,残疾或认知障碍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需要有罚款制度。罚款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影响人们的行为,确保个人在违法时承担责任。所以说相关部门在处理这些申诉的时候,会非常严格的审批相关的情况。 如果被罚款有以下这些因素是基本不会申诉成功的:
- 无法提供相关的辅助文件
- 被罚者声称不清楚或误解了某条规定
- 因疏忽导致的违规行为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单单只是因为“不清楚法规”被罚款,能否就可以撤销罚款?答案肯定是不能的。理由在于,行为人是否知悉相关规定,是行为人的主观意识,无法由客观外在得知。如果真的让“不知法规免责”成为了一个合理的理由,那就会成为让明知违反规定的人为了免责而主张自己不知法规,这样是明显有失公平的。但是如果警察考虑到行为人是初犯或者不清楚法规的原因是情有可原的,有可能选择宽大处理,即豁免罚款、仅给予警告等方式。
前文说过,如果警察在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还是选择给予罚款,行为人仍然可以选择申诉。申诉成功,罚款会撤销,没有成功,复审之后仍然会维持原来的处罚结果,行为人需要缴纳罚款。如果复审失败后,行为人依然觉得不公平,可以选择向法院申请进行一个庭审。但是需要注意,不仅法院会有相关的申请费用,一旦庭审失败,处罚结果有可能会变得更严重。
还有什么方法能解决罚款问题呢?
如果行为人接受了罚款通知,但因为经济困难确实无法按时缴纳罚款时,可以申请延长缴纳时间,某些特殊情况还可以申请Work and Development Order(工作与成长令,简称WDO)。这些特殊情况包括行为人有精神或酒精/毒品问题,有严重的经济困难而且无家可归,或者未满18岁。WDO允许行为人通过没有薪酬的工作或某些课程或治疗来抵销罚款。需要注意的是。WDO的申请必须要得到经过批准的组织或合格的医疗从业者支持,否则申请也是不能通过的。
总的来说,避免罚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遵守法律法规。疫情对每个州、每个社区和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在危机时期,积极的公民意识是关键。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疫情之下我们应该更及时了解并遵守各项必要措施和规定,以应对新冠病毒健康危机。
如有需要
如果您有相关问题需要协助,欢迎联系我们星联法律事务所,我们有专业的律师给您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